本文预览:
- 1、油电混合动力,2023款汉兰达双擎表现如何?
- 2、谁是智能利器?全新一代皓影e:HEV对比威兰达2023款
- 3、不需要充电的混动车,带你看2023款凯美瑞双擎版
- 4、简评上半年混动新车:蓝牌/绿牌都有,超20款
- 5、「人汽」2023油电混战,一汽-大众为何“不一样”?
油电混合动力,2023款汉兰达双擎表现如何?
1、整体表现还可以。汉兰达驾驶起来更舒适,底盘调节有利于小震动吸收,乘坐感更舒适。但是整个动力确实有一些爆发力,不适合太激烈的驾驶。总的来说,它的动力性能还是不错的。
2、动力对比:性能体验大差不差 汉兰达双擎油耗表现更亮眼先说汉兰达双擎,其采用5升油电混动系统,匹配的是E-CVT电子无级变速箱。
3、款精英PLUS版车型增加360导航一体机、皮质材料包覆的座椅和方向盘、电动尾门等配置。
4、这款车型便是2023款的福特锐界L,下面咱们就拿348万元的2023款丰田汉兰达双擎5L四驱豪华7座版,与30.98万元的2023款福特锐界L E-混动0T四驱ST-Line 7座版,进行一个全面的PK,看看两款车型到底孰弱孰强。
谁是智能利器?全新一代皓影e:HEV对比威兰达2023款
而在主动安全方面,威兰达高性能版搭载全新一代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,集多个主动驾驶辅助功能于一体,有效降低事故发生几率。
皓影e:HEV的动力系统使用了0L发动机、电池组、电机和E-CVT变速箱组成,综合功率尚未公布,两驱版最低油耗为49L/100km。
威兰达车身侧面有更为丰富的线条,力量感比皓影简洁的设计更强一些,此外威兰达的车身尺寸也比皓影更有优势,让人非常期待他的乘坐表现。
广汽本田皓影和广汽丰田威兰达在同级别中均为十分出色的车型,拥有着非常强大的产品实力,各自特点也都很明显。
两车内饰相比而言,个人更喜欢威兰达的内饰设计,毕竟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,相比皓影的7英寸中控屏而言更有科技感。
还有就是内饰,对比威兰达只配备了一个在B柱就停止的天窗,皓影则有一个全景的天窗。
不需要充电的混动车,带你看2023款凯美瑞双擎版
1、我们今天要讲的也是一款油电混动车型,该车是一款不需要充电的混动车,油耗低至58L,只用加92号汽油,该车也就是第八代凯美瑞的双擎版,也就是它的油电混动版(以下简称:凯美瑞双擎版)。
2、凯美瑞搭载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、后双叉臂式独立悬挂,悬挂的调教略侧重舒适性,不过在高速上行驶,车辆还是相当稳健的。方向盘手感比较轻盈,路感也不错。
3、插电式是需要经常充电的,但是丰田凯美瑞的是非插电式的,实现了非常高效的能量回收,基本不需要充电。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车辆不需要发动机提供很高动力的时候,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会被用来发电并存储到电池当中。
4、月25日,广汽丰田官方宣布,旗下2023款丰田凯美瑞正式上市,共推出14款车型,指导价为198万-298万元。
简评上半年混动新车:蓝牌/绿牌都有,超20款
枭龙MAX是长城旗下第一款应用Hi4混动四驱系统的车型,跟上面两位一样,这也是一台绿牌插混车,但不同于长城之前的柠檬DHT系列,Hi4混动方案将一台电机“挪”到了后桥,从而实现电四驱功能,这是同价位混动车都做不到的。
推荐理由:比亚迪宋Plus DM-i一直都是20万以内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冠军,2022年3月到7月单月销量没有低于20000台,8月更是达到了42500辆的新高度,可见比亚迪宋Plus DM-i是多么的受消费者青睐。
帕萨特PHEV:在众多合资品牌插混车型中,帕萨特PHEV可以说是代表之一,月销基本维持在2000台左右。
作为一款紧凑型车,它满足家用完全没有问题,小保养300有找;混动都嫌费油还有纯电可选,并且都能上绿牌;2019C-NCAP五星;空间大内饰档次感高。
启辰大V DD-i超混动上的是绿牌,可电可油,就是为既要满足日常通勤的低能耗,省油省电,又要满足长途出行的高效率,减少里程焦虑的用户所准备。至于动力,新车的表现也相当优异。
「人汽」2023油电混战,一汽-大众为何“不一样”?
涵盖产品端,从整个服务周期、全价值链全盘布局,一汽-大众强化了油电并进的锐气。2023年棋至中盘,中国车市图景却并未尘埃落定。虽然电动化势头猛烈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使用纯电动车,燃油车永远都有市场。
,中国进入经济恢复的后疫情时代,消费信心将随之提升,坐拥2500多万用户基盘,一汽-大众新机遇在即。
前不久,由中方主导、上汽大众落地推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得到董事会批准。据了解,上汽大众的PHEV项目将推出纯电续航100km以上的长续航车型,并做到“油电同价”。孟侠将之称作:“更具中国特色的插电式混动车型”。
在油电交替的当下,一汽-大众显然选择了“既要又要”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7万辆,同比增长94%,并且有相关机构预计,在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30%;但反过来说,依旧有小70%的的庞大燃油车群体,对燃油车是有需求的。